能成為手足,是難能可貴的緣分,
會是相扶持的夥伴,亦可以是目標一致的競爭對手。
雖然現在瓜瓜還不會說話,但已能用行動去表達並取得自己想要的東西,
接踵而來的就是姐弟倆的競爭關係- 當目標共同時...
目標可以是同為黏媽媽,也可以同為了一個玩具,甚至是一根牙刷XD
尤其,布瓜姐弟倆年紀僅僅差了一歲半...
當然年紀相近的好處也有,在布妞還未完全培養出屬於她獨立個體的人格時,
她的生命中就又多了一個人,也較容易讓她把弟弟視為理所當然是家人。
布布是個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東西的人,
而且"在家" (熟悉環境下)一定會為自己的權益據理力爭,
她不適合(應該說每個小孩)被大人要求『你是姐姐了,長大就應該要讓弟弟一下喔!』
而且目前的教養顯學也很注重尊重個體,
就這樣順水推舟,還是尊重這個小小個體布小妞吧!
手足的第一個好處,就是提早在家學習漸進式的社會化吧?
排行老二的弟弟,眼裡總是有個小偶像-布妞姐姐,
眼神總是追著姐姐跑,
如此有個模範在,學習能力相對也會快很多。
缺點就是,姐姐手上的東西永遠比較好!
姐弟的爭執從瓜瓜能坐穩後就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著,
對我這母親而言,我是旁觀者,盡量減少干涉,但是可趁機教育及引導,
目前瓜瓜(10m)還是外星人,
神經比較直,只顧眼前他有興趣的就抓;
但布妞已(2y4m)是小人一枚,
可以講的能聽的道理太多了!
那就先從布妞下手:
當弟弟搶姐姐手上的東西時,
除了本能反應會嘰嘰叫:「弟弟不要跟我搶,這是我的!」
但事實上哩,完全無嚇阻作用,
我也把現實跟布妞說- 這樣大叫,搞不好瓜瓜覺得更有趣他更想拿唷!
後來教布妞,若真的不想分享,可以試著拿其他玩具吸引弟弟,
大多時候,瓜瓜都能被分心而轉移注意力。
再來一招,就是一起玩,
雖然這方法多少會有限制。
有些書能一起看,
有些玩具能一起玩/搭乘,
而且共玩所得到的快樂感覺是不同於一個人自己玩的,
其中得到的樂趣又是一種享受。
比如說,
剛好賴馬的「胖先生與高大個」是可整頁張開來的大書,
那就布妞負責"高大個"的部分,
給瓜瓜專職"胖先生"的區域,
媽媽我就暫時代替弟弟說書人的工作,
像是媽媽與弟弟來陪布妞看書。
這種情境,會讓布妞覺得弟弟並不是競爭者的角色,而是陪讀的人,
當然... 此時的瓜瓜只會對著書拍拍拍,
然後... 撕書。
「喔!喔!!!! 媽媽~ 底迪把書撕壞了,你可以幫我們黏好嗎?」布妞煩惱著。
這又是另一種教育方式,布妞他對於心愛的書被撕壞的反應就完全來自於照顧者過去的反應
- 少用負面字眼去責備,凡事都有解決方法。
布妞也會對瓜瓜寬容的。
若是玩具,
既然弟弟有興趣,那一起玩又何妨?
媽媽可以帶著讓布妞覺得這樣一起玩很有趣!
姐姐既然是小雞婆,那就順著她的意,
她可以載著弟弟一起玩車,即使... 是超載,甚至有點坐不下啊@@
但他們姐弟倆卻樂此不疲。
(但我還是很想再添購一台車...)
積木亦同,
弟弟亂丟,可以給布妞機會當老大姐去要求弟弟禁止這行為;
(小孩對這種當小大人的行為真的能100%發揮極致,尤其是小女孩。)
一起玩時,請姐姐帶著弟弟玩,
姐姐組車子,那就請布妞讓瓜瓜選動物搭乘。
最後一招,
媽媽我覺得非常重要...
不要一味對老大下手,
可以在布妞面前對瓜瓜講道理,即使瓜瓜可能現在還聽不大懂。
但這方法用意有二:
瓜瓜即使還小,但他終究是獨立的一個人,
總有一天他會聽得懂
- 玩具本要共享,而且有先後順序,姐姐玩完自然會給你玩;
再來是同理心問題,
我的玩具都已經被具威脅性可能會被搶走,為什麼什麼都要我讓?或是一定要跟他一起玩?
對瓜瓜講理,也同樣是講給布妞聽,
好讓她覺得心理上不再是孤單的,媽媽有考慮到她的感受。
對布妞講理,述說著弟弟年紀還太小,他因為太喜歡/崇拜姐姐,
所以凡事都對姐姐手上的東西好奇,
也因為喜歡,所以想跟姐姐玩,那請問布妞是否願意分享。
每個人都喜歡被寵被愛,
布妞也喜歡被多一個人愛,大多時候,她也感受到"分享後的樂趣"了,
有一次快樂,那她就願意爭取第二次的歡樂。
這點...在我們家布妞身上,屢試不爽,
她也能對外做到"樂於分享",並從中自然而然的得到正面觀感,
連在公園玩泡泡,
有小朋友也很有興趣想玩,
我同樣用上述方法去做,
布妞會思考一陣子,並同意。
當然也有例外,
此時,我會立刻轉向另一個小朋友跟他委婉地說可否請他等等,因為小姐姐/妹妹她正在玩。
雖然虎寶媽媽們的交流中,
有媽媽提出可用"所有書籍玩具物品都是歸媽媽所有,小孩只有借用/玩權",
這方法其實在家中是很好用,
但我想想,一方面在我家已一發不可收拾,
過去當過一兩年的獨生女的布妞,集三千寵愛於一身,
她知道自己有很多書跟玩具,而且那是屬於自己的!
所以這觀念要臨時來個大轉彎,可能會讓布妞在認知上有所混淆,
她可能心理也會不服氣。
再來是,布妞未來的成長路途中,
絕不是只生活在媽媽我能掌控的範圍內,
她一定會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事物被競爭的事件,
想想,那還是讓她的小腦袋去學著思考怎麼做會讓自己更好更快樂。
不過以上心得,還是侷限在他們現階段,
以後等瓜瓜會講話能溝通後,
還是要對弟弟這方下手,因為除了分享,
我也想讓他們知道對喜歡的事物做取捨,
方法對了,自然受傷及傷人的機會就會降低一些吧?!
手足之間的情感,中心思想不外乎只有一:
爸爸媽媽愛你們,但是多一個人跟你相處來愛你,也給你機會去愛別人,
布妞. 瓜瓜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,
布布是寶貝(她選的)、瓜瓜是心肝(哈 撿剩的),
弟弟也是姐姐的心肝,姐姐也一定是弟弟的寶貝!
(親餵中的兩個小寶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