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來打算香港的網誌紀錄就寫一篇大澳漁村的就好哩!
這一趟早起從銅鑼灣搭著地鐵北上又南下繞了一陣子,非常值得。
香港人來人往的國際都會區旁,有個反璞歸真的小漁村,
相較於擎天高樓,這兒的棚屋與漁村生活令人著迷。
走在村中小徑,偶爾經過一家士多,老闆正看著電視;
過橋轉彎處,偶爾有幾個小孩坐在階梯上看著大人在撈魚;
遠眺河的一處棚屋,居民三三兩兩在屋簷下乘涼聊天...
我們從銅鑼灣搭地鐵出發至東涌站,買昂平360纜車+巴士套票,
也就是到了東涌,直接先上昂平纜車;
到了昂平再改搭巴士,巴士車程到達目的地也只需二十分鐘左右。
(可惜的兩雙鞋,因為右上角多了一隻韓國老婦人的皮鞋啊啊啊~)
我們家阿豬人超好,我想升級搭水晶纜車,
他毫不猶豫就再多掏出港幣45/人,
現在想想還真不值得,不過就是纜車地面是透明而已啦!
帶小朋友來搭水晶纜車可能比較有趣。
我們台灣的貓空纜車真的不能跟人家比啊!
昂平360纜車間距很大,相對轉換的點沒那麼多,
所以搭乘起來也較穩。
遠眺可以看到香港那座填海超級大機場;
低頭看,纜車時而跨過海面,時而又隨著山陵線再走,
有時可以看到山陵線步道還有登山的民眾,
在艷陽高照下揮汗慢步。
早鳥來到昂平,復活節假期的人潮還尚未看到,
昂平車站雖然被規劃的很漂亮,卻總覺得有些嬌柔做作,
街頭一處還有知名的寶蓮禪寺天壇大佛,
但並非此行目的地,就懶得再多走幾步路去看大佛了!
不過,昂平不愧是個最近頗高調的觀光景點,
也算是個大嶼山地區的巴士集散地,
到大嶼山各景點的巴士都有列表發車時間,
還有電子看板告訴遊客距離發車時間還有多久,
方便讓遊客可以拿捏時間繼續在昂平走走逛逛。
車下搞笑,車上就累癱想睡放空去。
隨著嶼巴晃晃晃,約半小時就到達目的地-大澳漁村。
位於珠江口的大澳,考古發現早在宋朝時代就有鹽田盛行的遺址,
海灣水道具有豐富的漁業與濕地生態,
不過在近幾十年來,漁業資源枯竭,當地漁民也紛紛轉向深海漁業發展。
但是以觀光客的角度來看,漁業發展似乎式微了,
取而代之的是蓬勃的觀光業。
跨過了鋼製橫水橋後,狹窄的走道兩旁盡是販賣各式各樣小漁村的產品,
有曬乾的鹹魚,非常新鮮活蹦亂跳的大蝦及各式各樣蝦類加工品;
某些角落像個小河港,漁民們改造漁船成觀光船,
帶著遊客深入棚屋叢林中一探究竟,
不過乘船的大多是歐美人士...
棚屋庭院下,居民三三兩兩坐在那兒乘涼聊天,
愜意的氛圍,無法想像在香港這個擁擠緊繃的國際都會區旁也能有這遍淨土。
沿著河道並排緊鄰著一座座棚屋,
屋前還停泊著自家的小船,
很像一般家門前停車場停放著自用車。
我們倆選擇用徒步.收起地圖. 就靠著感覺亂走,
街道漸漸變成了不到兩公尺寬的小巷,
遇到岔路,別擔心,路長在自己嘴上,大不了就問路回到原點!
雖說是個小漁村,晃過一遭後總覺得這兒的士多(store)還真不少啊!
就像早期台灣的雜貨店,門口狹小,士多內頂多一兩盞日光燈開著,
正午時分,老闆跟家人們把電視開的大聲,在一旁用餐,
再簡單純樸不過的生意模式!
偶爾會經過他們各式各樣的「工作區」,
看起來有些雜亂無章,
還有蒼蠅飛舞下曬著蛋黃,
唔~ 好像端午節快到了嗎?!
有趣的是,有兩三戶就大門敞開,裡頭一桌桌四四方方麻將桌,
牌友們在桌面上劃大圈話家常,一旁傳統電視機播著也不知道有沒有人在看,
這些景像很像小時後看的港片場景。
(不過規劃成觀光區,還是得給當地居民一定程度的隱私權與空間,
我們也不想要直接這樣把這些畫面拍下來,
若真有興趣,很推薦再去走一遭哩!)
台灣的鐵捲門在這兒是一片片串成的拉門,
這一戶拉門還有文字揮灑,
那匹駿馬最吸引人啦!
很慶幸有這麼一遭,感謝阿豬的朋友,我高中的學姐推薦。
大澳漁村是我這次香港行心繫的重要行程,
即使地處邊陲地帶,到達目的地需要轉程各式各樣的工具,
還是覺得很值得。
不過話說回來,雖然這兒是令人嚮往的景點,
我想真的要住在這兒,自己一定也不能適應吧?!
也或許,不適合自己存在的地方,就更該到這兒走馬看花到此一遊才是!
就讓圖像文字幫我保存一些記憶。
後來選擇搭巴士到梅窩,再轉乘新渡輪回到中環。
-
註:
留言列表